解密大城市成为剩女集中营
作者:
刘松梅
65岁 | 四川-宜宾
2019-03-05 08:37:19
|
385
中国男女比例呈严重失衡之势,据说到2020年,将产生男光棍4000万,差不多一两个台湾省人口数了。试想一下,如果整个台湾岛全被这些男光棍占据了却还住不下,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?但是,在中国,大城市和生活物质发达地区,却是另一种男女比例失衡。北上广深、天津、南京、重庆、杭州、青岛等一座又一座现代都市,却是女多男少,产生了普遍的剩女现象,广东省(其实只珠三角地区)则被称作剩女大省。这些剩女城市,就是无形的剩女集中营了。不少剩女按一般理解纯属是优质女,有学历、有财富、有地位,但这些反而不是她们吸引异性的资本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岁月剥夺了她们的青春颜值,便让她们很自然在婚姻市场失去了比较优势。最终,她们似乎不得不孤老终身。而形成对照的是在农村,在落后地区,大量剩男穷尽心思要娶个媳妇太难了。于是,买个媳妇和国外购买新娘变成一种现象。
剩男剩女一般指30岁(另一个定义是27岁)以上的未婚男女。不过,如果在城市,男子实际上就是到了四五十岁,仍然可以娶妻生子。如今,一些20来岁的姑娘还特别喜欢那样的“大叔”。他们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,总有一定的积蓄。到了四五十岁尚未结婚或离异,往往更懂得珍惜和疼爱自己的女人。如果这个年龄段的男人特别成功,一些年轻女子即便是做人家的“小三”、“小四”,在某个特定阶段她们心里是乐滋滋的。而一个20来岁的毛头小伙子,如果没有什么家底,完全要靠个人奋斗,那作为一个女人需要陪他要过多少年的苦日子?并且,年轻男人一旦进入自我奋斗的状态,什么浪漫啊、温情啊,统统都得扔进大海里去。年轻女子转身一看,反而是那些“大叔”们能够满足她们的生活的虚荣,那何乐而不为呢?至于女性,同样到了四五十岁,这时候容貌没了,生育期也差不多过了。她们有钱有地位,年轻的男人却想,这些我都可以努力取得,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而已。但他们希望在女人身上得到的其他东西,“大婶”级女人却不能够给予。当然,这些只是一般的情形。
问题来了。从出生情况来看,多地仍然是男多女少,城市和发达地区很少例外。只是到了适婚年龄段时,城市和发达地区就普遍女多男少了。这些个增加的女性来自哪里?当然是农村和落后地区。那儿的男青年不也是跟着生活物质导向往城市跑吗?问题是他们整体而言,只能到城市卖苦力。即便他们拥有大学文凭,却还是城市贫民。其实还不在于收入低,而是人的尊严和自信受到严重打击。这让他们的婚姻选择多半只是回老家之类的次选,而没有办法与一般城市男人竞争。城市的剩女和准剩女们,也因此很难与他们形成交汇。实际上,这类男人中,优质男也不在少数。细数现成千万级以上的富豪,有相当多正是这类男人。可惜城市剩女们,却尽是睁眼瞎。
城市剩女还只能就是本地户籍(主要是土生土长)的女子。同样到了恨嫁的年龄,一个年过30的农村户籍女,只要回老家发声下,立即就有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男光棍直扑过来。而一位农村户籍女只有容貌姣好,为人又本分些,想在城市落脚,城市三四十岁“优质男”便不难收入囊中。户籍问题,如果两口子都是外地人,一个大招是在城市买房子;如果一方是本地,一方是外地,那更易解决。而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用大招。漂亮农村户籍女容易找到有钱的城市男,自然可以借男方的力量使出这大招。如今农村户籍和非农户籍界限日渐模糊,户籍更不是多大问题了。在东莞,1990年代就发现当地男(不论是不是城市户籍,当地农村户籍反而更具含金量)纷纷被外地女“抢婚”了。本地女眼睛一眨,就发觉她们是剩女了。少数悟出这一点的及时放下“瞧不起外地人的架势”,主动和积极选择外地男,摆脱了沦为剩女的厄运。但多数剩女无此觉悟,只好在岁月中独自哀伤了。如今,东莞这等地本地女早放下了本地外地的界限,她们在情场上也越来越豪放,“女追男”不但不是问题,而且精彩故事不断。可饶是如此,这座城市还是在不断壮大剩女队伍。没别的原因,就是外地年轻美女太多了。
城市剩女折*的是当今社会现实,这就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首先“便宜”了部分年轻女性(颜值高的更受益)。男女的什么爱情,什么相互扶持,什么共同奋斗,至少对相当部分人来说,只能是一种神话传说。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子选择婚姻,就是看房子、车子、票子和彩礼。在这个看脸的时代,女子哪怕自己颜值一般般,也敢这样要求。自然,拥有房子、车子、票子和彩礼的男人,除了家中原本殷实的,那就只能是年长一些的男人了。而没有这些的本地男,如果想早点成家,那找一个外地女省事多了。部分来自农村的小美女们,她们没有本地女那种乱要求的底气,又没有碰上富有的男人,那嫁一个本地男也是不错的选择。许多农村小美女融入城市的本领也超强,婚后也常常更能抓住本地男的心。本地男互相谈心得,便使至少仍是一部分本地男更愿意找外地女,尤其是农村小美女。
或许婚姻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游戏吧。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特色。1949年以来,一波一波的人生选择并不相同。就女子而言,1950年代嫁老干部(战争年代错过婚姻或其他原因,战后已年龄偏大的男人),1960年代嫁工人,1970年代嫁军人,1980年代选大学生和有海外关系者,1990年代则开始热衷于暴发户和官员家庭了,直到现在。在各阶段,虽然仍然“自由恋爱”,但真有多少属于纯粹爱情的?说到底,还是趋于利而不真正重情。剩女问题,不也正与中国这种重利不重情的人生观相关吗?
另一种角度看,有相当多高知和女强人沦为剩女。究其成因,原理与上述类似,就不深入解读了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[爱情人网,www.iqingren.com]
原文链接地址: